本篇改編自'廖文瑜的佛國之旅',明杰有加入一些個人拙見,感謝加拿大Vivian的分享,這一篇文章道盡修道者的開始、過程與結束,願每一位世間的人都能依此找到回家的路!
印度經典言:「一個師父是一次的死亡。」
是的,當我們靠近一個真正的師父時,
內在會產生革新、蛻變、超越,
古老的、根深蒂固的自我便會死去。
走遍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
終於領悟:起點就是終點,終點亦是起點;
再繽紛燦爛的風光,
都不及與自己的內在相遇來得美妙。
真正的修行,
不只是外在的行住坐臥,
不只是誦經打坐,
重要的是回歸自性,
有一份探索內在覺醒的勇氣。
人對時間的概念是線性思考,
而神則是圓的;無生無死。
人因有肉體的限制,在經驗每一次的痛苦
時,正是我們學習與擴張
的機會,不再侷限於小小的自我(我執),
瞭解生而為人的限制,
願意臣服於更大的,
與道或存在合而為一。
達賴喇嘛說:「懂,不一定內心有所改變,懂
之後還要思維,還要再修習。要相信修習會
改變內心,不然會為外境所轉;直到外境改
變,內心不必蓄意修習,才算小有進步。」
所有攀越高山、行腳聖地、追尋聖者的生命
足跡,只是使我明白一件事:
追尋上師、榮耀神、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
活出他們的精神,將其美好德行內化,活出
那般的慈悲與智慧,活在永恆的平安與喜樂
之中。
荒誕對比的人生劇碼:
自由與奴役
誠實與欺騙
繁華與滄桑
現代與落後
貧窮與富有
銅臭與靈性…
如果沒有走一遭滾滾紅塵,
哪有機會學習穿越可能,
煉出智慧呢?
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
或者「感應交道」,
並非只是因為虔誠而得到庇祐,
而是因為當下的心和佛一樣清淨無染,
所以得到感應、加持,
正所謂「即心即佛」啊!
聖嚴法師說:
「誦經千萬遍,不如親自做一遍。」
佛陀說法八萬四千種法門,
就是為了因應各種不同根器的眾生,
然而,每一個人的內在,
都懷有一份最純真自然的自心本性,
那是大家都有的本質,
無論再怎麼辛苦,
其實我們都不願放棄每一個當下,
那心與心交會時互放的光芒!
所謂「悟後起修」,
只有曾經瞥見,
或與自己內在的本性相遇,
在體悟了空性智慧的美妙後,
才能自然地走入修行!
如果不是經歷了全然的心碎和悲傷,
至今我仍無法體會內在真正的寧靜
金剛經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外在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投射。
恐懼束縛了世界,寬恕解放了世界!
我們無須藉著各種儀式、敬拜、梵唱…
來與神性產生連結。外在那些並不重要!
只要當下能專心一致,
內在便升起無上的寧靜和喜悅,
有時還不自覺的流下淚來。
於是,
我執放下了,
心地柔軟了,
視野自然開闊了。
「佛」是什麼?
就是我們的靈明覺性,
當塵垢滌淨而覺性升起時,
你我就是「佛」。
「覺性」又是什麼呢?
它什麼也不是!
它不是心智,
它不是靈魂,
它更不是神秘的潛意識,
它就是你內在與神性合一的自性!
只要找到覺性,
就有機會與萬物交流與神性歸一!
只有走過生命的山峰與低谷,
歷經一切的榮辱、毀譽、空有…
所有的二元對立,
才會回歸到那個「一」,
那個一直都在、本然如是、不垢不淨的
「初心」。
當你對宇宙發出善美的意念時,全宇宙都會
以善美回報你。
不丹的一句話說:「超越天與地的感謝。」
寂天菩薩說:「對一個修行慈悲和愛的行者
而言,敵人是最重要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