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本網頁以Firefox瀏覽器最相容。部份用IE的朋友可能有文字顯示上的困難。造成您的不便我們深感歉意, 火狐可至此下載! http://moztw.org/

 

/賴紹淵

 

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只是人心很複雜。

其實人心也很簡單,只是利益分配太複雜。

桌上有一堆蘋果,人們並不在意這堆蘋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裡的有多少;公司有一堆子事,人們並不在意這堆子事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多做了多少,人類有大智慧,卻因為對得失斤斤計較,最後都變成了小聰明。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很簡單,由於利益分配很複雜,才有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人生之簡單,就像生命巨畫中簡單的幾筆線條,有著疏疏落落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輪薄月,有著清清涼涼的寧靜。

人生之複雜,是潑洒在生命宣紙上的墨跡,渲染著城府與世故;是拉響在生命深處的咿咿呀呀的胡琴,揮不去嘈雜與迷惘。

天地超完美,於簡單處得;人生大疲憊,藏在複雜處。

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寥寥無幾;一複雜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卻熙熙攘攘。

這反映出的現實總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簡單來不容易,要活出複雜來卻很簡單。

人,小時候簡單,長大了複雜;窮的時候簡單,變闊了複雜;;落魄的時候簡單,得勢了複雜;君子簡單,小人複雜;看自己簡單,看別人複雜,這不由得讓我想起顧誠的那首詩“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 簡單與複雜之間,也有這麼一層迷矇的關係。

一眼能望穿的事物,似乎很簡單,一口古井,幽深澄澈,也可以一眼望到底,但這口古井,本身卻並不簡單。人也一樣。有時候,一個人可以一眼看穿,並不是因為他太過簡單,不夠深度,而是因為他太過純淨

一個人有純淨的靈魂,原本就是一種撼人心魄的深度。這樣的簡單,讓人敬仰。有的人雲山霧罩,看起來很複雜,很有深度,其實,這種深度是城府的深度,而不是靈魂的深度。 這種複雜,是險惡人性的交錯,而不是曼妙智慧的疊加。

人生說穿,簡單的只有生死兩個字,但由於有了命運的浮沉,有了人世的冷暖,簡單的過程才變得跌跌撞撞,紛繁複雜。

簡單,是生命留給這個世界的美麗的形式;而複雜,是生命永遠無法打撈蒼涼的夢境。

meet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蘭    摘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02/122/21az6.html

-->

    大學學測放榜,卻有一個比名不名校更大的危機存在台灣,如果對自己沒期望、對未來沒希望,台灣孩子畢業後,到底留下了什麼?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一月八日演講說,「今天在教育上超越我們的國家,就是明天在競爭上打敗我們的國家」,他看到教育對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我們也看到了,但我們的教育制度卻像病入膏肓的病人,不知從哪救起。

    有讀者投書質疑國高中為何要教這麼多、考這麼多,他問:這種教法除扼殺學生學習興趣,畢業後留下了什麼?台大也有教授問:大學生為什麼不會思考?中學六年填鴨太久,學生進入大學已經麻痺,即便思考也是基本的趨利避害動物模式,而沒有「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那種為天下蒼生的豪氣,或林則徐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那種書生救國的抱負。這種對自己沒有期望、對未來沒有希望,實比名校不名校有著更大的危機。

    最近有個學校學生作弊上了報,我朋友問他的孩子,「你會不會作弊?」他大聲說,「當然不會,因為我不在乎分數。」這話一針見血,學生會作弊是因能力達不到父母、老師要求,又不敢誠實面對,便只有作弊來逃避懲罰。作弊當然不對,但是我們是否也該檢討一下為什麼這麼重視分數?少一分為什麼要打一下?學習本有快慢,用同一把尺去評量所有的學生是否公平

    除了分數,社會對成功的定義也有偏差,一切用錢來衡量,沒給學生更高的人生理想。金錢不等於成功,金錢更不等於快樂,人只有做自己要做的事才會快樂,我們應告訴孩子:假如你每晚都睡得安穩,早上起床又對一天充滿期待,那這工作就適合你。年輕時別太重視金錢,要敢放手一搏,年輕不堅持理想,年紀一大,家累一重,就易對現實妥協,妥協會造成終身遺憾。

    我們有時太用世俗的觀念來強求自己。有一次報登某人有志竟成,考了二十七次終於考上高考,我替他算一下:大學畢業二十二歲,當兵兩年二十四歲,考二十七次高考,豈不是五十一歲了?大好的青春都花去準備考試,沒做幾年,卻要退休了,豈不可惜?尤其是如果一直考不中,會不會是因為跟自己的性向不合?在德國,某科考試考了三次未過關,老師就會勸他去試別科,因為這表示他可能不適合這個領域。一個工作不管多有保障,不適合自己也是枉然。

    年輕人要有志氣,不要只求溫飽,蘇格拉底說,「有用之人為生活而飲食,無用之人為飲食而生活」。其實在台灣只要肯做,都能出頭。有位更生人,出獄後從洗盤子開始,也洗出了兩家餐館。反而一再強調生活的保障會讓孩子失去追尋理想的勇氣,而蹉跎一生。

    現在的知識經濟重視的是創意、創新和創業,但在講求變中有變的競爭力時,誠信仍是一切的核心,只有童叟無欺,生意才做得長久。今天要與國際競爭,最重要的仍是那個不要考試的誠信。   

meet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8 Sun 2010 19:57
  • 謝天

 

最近因為書籍影片的事情讓我費了不少精神,儘管有專業人士出面拍攝,我仍是不得閒的.先是要籌措拍攝費用的缺額,再來是要忙製作時的大小事項.專業拍攝製作的部分讓專家去傷腦筋,我對影片製作一竅不通,還是送送便當,端端茶水吧!

籌措製作費用時,一位友人問道:”這如果真是神的計畫,那在祂的計畫裡怎麼會沒給你準備好所需的資源?是神那邊出了問題嗎?或是你那邊出了什麼問題?”問得好!更是該問!

坦白說,祂是沒問題的!是我有問題!

我有謙卑上的功課!

當一個人必須為了某個更重要的原因出面籌借款項,謙卑變成是必須也應該的態度!而這~和我的本性習氣完全相反!也因此祂利用這件事情讓我修練謙卑的功課.

感謝這一位友人的支持,讓我解了急也完成我的功課,這個朋友將會是我一生的摯友!低調的他一定不希望我說出他的名字,但是他一定會看見這篇文字,在這裡我要說:”謝謝了!好友!”

寫著寫著,想起以前國中時的一篇課文,上網查找閱讀,二十幾年的歲月經過,課文依舊是如此的熟悉,人生悠悠,當年懵懂不明白的內容,竟因我這些年在歲月的洗禮下而湧出感動的共鳴…果是”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

謝謝你!好友!

謝謝你!老神!

謝謝你!陳之藩!

茲節錄課文如下:

 

謝 天                                陳之藩

    常到外國朋友家吃飯。當蠟燭燃起,菜餚布好,客主就位,總是主人家的小男孩或小女孩舉起小手,低頭感謝上天的賜予,並歡迎客人的到來。

    我剛一到美時,常鬧得尷尬。因為在國內養成的習慣,還沒有坐好,就開動了。

    以後凡到朋友家吃飯時,總是先囑咐自己,今天不要忘了,可別太快開動啊!幾年來,我已變得很習慣了。但我一直認為只是一種不同的風俗儀式,在我這方面看來,忘或不忘,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前年有一次,我又是到一家去吃飯。而這次卻是由主人家的祖母謝飯。她雪白的頭髮,顫抖的聲音,在搖曳的燭光下,使我想起兒時的祖母。那天晚上,我忽然覺得我平靜如水的情感翻起滔天巨浪來。

    在小時候,每當冬夜,我們一大家人圍著個大圓桌吃飯。我總是坐在祖母身旁,祖母總是摸著我的頭說;「老天爺賞我們家飽飯吃,記住,飯碗裏一粒米都不許剩, 要是糟蹋糧食,老天爺就不給咱們飯了。」

    剛上小學的我,正念打倒偶像,破除迷信,我的學校就是從前的關帝廟,我的書桌就是供桌。我曾給周倉畫上眼鏡,給關平戴上鬍子,祖母的話,老天爺也者,我覺得是既多餘,又落伍的。

    不過,我卻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為這飯確實是他們掙的,這家確實是他們立的。

    我感謝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謝渺茫的老天爺。

    這種想法並未因年紀長大而有任何改變。多少年,就在這種哲學中過去了。

    我在這個外國家庭晚飯後,由於這位外國老太太,我想起我的兒時;由於我的兒時,我想起一串很奇怪的現象。

    祖父每年在「風裏雨裏的咬牙」,祖母每年在「茶裏飯裏的自苦」,他們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撿起田中的麥穗,而為什麼要謝天?我明明是個小孩子,混吃混玩,而我為什麼卻不感謝老天爺?

    這種奇怪的心理狀態,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個謎。

    一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頓,瀏覽愛因斯坦的《我所看見的世界》,得到了新的領悟。

    這是一本非科學性的文集,專載些愛因斯坦在紀念會上啦、在歡迎會上啦、在朋友的葬禮中,他所發表的談話。

    我在讀這本書時忽然發現愛因斯坦想盡量給聽眾一個印象:即他的貢獻不是源於甲,就是由於乙,而與愛因斯坦本人不太相干似的。

    就連那篇亙古以來嶄新獨創的狹義相對論,並無參考可引,卻在最後天外飛來一筆,「感謝同事朋友貝索的時相討論。」

    其他的文章,比如奮鬥苦思了十幾年的廣義相對論,數學部分推給了昔年好友的合作;這種謙抑,這種不居功,科學史中是少見的。

    我就想,如此大功而竟不居,為什麼?像愛因斯坦之於相對論,像我祖母之於我家。

    幾年來自己的奔波,作了一些研究,寫了幾篇學術文章,真正做了一些小貢獻以後,才有了一種新的覺悟:即是無論什麼事,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

    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無論什麼事,不是需要先人的遺愛與遺產,即是需要眾人的支持與合作,還要等候機會的到來。越是真正做過一點事,越是感覺自己的貢獻之渺小。

    於是,創業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

    '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這是我們中國的一個最完美的人格所構成的一個最完美的故事。介之推為什麼不言祿,因為他覺得貪天之功以為己力,是君子所不屑為, 也是君子所不應為的。

    愛因斯坦剛到普林斯頓時,主任與他商量報酬問題,他說五千。主任說:「給你五千,如何給一個大學畢業生呢?還是算一萬五千元罷!」這不是外國的介之推嗎?

    為什麼介之推與愛因斯坦專幹這類傻事?立過大功,而不居功若此。他們知道作事與立功,得之於眾人合作者多,得之於自己逞能者少。於是很自然的產生一種感謝眾人、感謝上天的感覺。

    我們回頭想一想,五六十年來的中國比我七八歲時的思想能強幾何!史家如果寫這五六十年來的我國歷史時,一定命名為狂妄而幼稚,無法與無天的時代。

    無論哪一行、哪一界,多是自吹自擂,自欺自騙。日子長了,連自己也信以為真了,而大禍至矣。

    因為沒有做任何真正的事,沒有建任何真正的功,自然而然不會有謝天的感覺。

    哲學家們知道這個症候最為可怕,所以造出許多知好知歹的人物與故事來。

    有一個人問一位文學家,我記得是雨果罷,「如果世界上的書全需要燒掉,而只許留一本,應留什麼?」雨果毫不猶豫的說:「只留〈約伯記〉。」約伯是《聖經》 裏面的介之推,富亦謝天,貧亦謝天,病亦謝天,苦亦謝天。

    我們的思想界尚在混沌幼稚時期,需要約伯的精神,需要介之推的覺悟。這個覺悟即是:一粥一飯,半絲半縷,都是多少年、多少人的血汗結晶。感謝之情,無由表達,還是謝天罷。

一九六一年除夕於曼城

meet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半夜醒來,想起有一部攸關台灣環境的紀錄片正被如火如荼的介紹著,便利用了一小時左右從網路上看完了整部片子,一邊看一邊揪心,竟至天亮仍睡不著…

儘管這娑婆世界對靈性而言是虛幻的,但對芸芸眾生來說,地球是那麼紮紮實實賴以維生的所在,我們和一切的生靈沒有其他去處!所有好的壞的,做惡的行善的,建設的破壞的…都不能離開地球!過去我看著反恐戰爭曾經想過:”要是現在外星人來攻打地球,不知道美國和伊拉克還打不打?”難道一定要有一個”共同敵人”出現,人類才會止戰嗎?

現在共同敵人真的出現了!不是外星人---就是來自地球的反撲!說來悲哀,我們被這美麗星球孕育而出的人類竟對這大地母親如此不珍惜以致於這名母親甚至要起身反撲…就像紀錄片裡說的:”她一直默默忍受…現在她不想忍了!”

現在已經是關鍵時刻,已經不是追悔過去我們人類錯誤行為的時候了!確實我們必須要付出代價,這代價就是我們要花費鉅資與更多的行動去停止環境繼續的惡化.小到個人一個關燈的動作和垃圾分類,大到國家制定與執行那和環境保護相關的法令---如若不然,我們要付出的代價將是萬物的生靈與自己的性命!

看著紀錄片裡非洲那飢渴的人…”我只是很餓…很渴”,那些活在呵護之下的孩子與隨時可以走進便利商店拿起寶特瓶飲料暢飲的我們,這簡直是兩個世界!

其實是一個世界,只是現在遠在另一端摧殘著!要是我們不警醒,再不盡力維護我們剩下僅有的藍天白雲和奢侈的福報.下一個飢渴的難民就會是我們,或是我們的子孫---如果地球夠仁慈到讓我們的子孫活下來!

少喝一罐寶特瓶,少開燈,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做好垃圾分類…個人能做的其實不少,只要我們堅定”環境愛護不能少我一個”的信念,人人身體力行,匯聚的力量和能量是可以重新調整地球的狀態的!讓我們共同身體力行環保生活,並且每天目標設立至少跟五個人分享環保訊息.讓環境保護成為我們的第二天性.(很多人不是迷上阿凡達嗎?她們就是這樣做的呀!)

依賴政府和政客是緩不濟急的!他們眼睛只看見錢!環保?喊喊口號,做做樣子就行!反正誰也不知道我腦袋裡想什麼,弄幾個烏糟貓委員會,搞幾個樣板文宣讓媒體報導也就算完事了…真的身體力行作環保?頭殼壞去喔?作環保我幹麻從政?

(抱歉!如果你是從政者,以上這段話是會讓你不爽!政客這稱呼更會使你抓狂,但我是故意的!就是要讓你不爽!我又不選立委…政客!)

 

摘自:從牛頓到愛因斯坦  http://blog.klgsh.kl.edu.tw/tblog/post/49/2563
潘欣榮/台灣公共化協會籌備小組

      媒體人陳文茜拍攝《±2℃-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預告片記者會,邀請到科技業大老闆們出席,在會場上人人慷慨陳詞抗暖化。然而卻沒人敢問這些大資本家:科技業對暖化的影響有多嚴重?
      據維基百科的介紹,光以目前半導體、光電業在絕緣介質上常使用的致冷劑六氟化硫(SF6,人造氣體)為例,它是很持久的溫室氣體,其效果是二氧化碳的兩萬兩千倍。
      然而,當天出席的眾多科技業董事長,卻對其生產過程中,因使用六氟化硫等原料所造成「全球暖化」的重大影響避而不答,而僅選擇性的告知民眾:透過發展全自動化的生產,就能不用照明設備而省下多少二氧化碳。試問,排多省少、杯水車薪的省法,要多久才能讓地球降2℃?
      另一方面,若要根本性的解決科技業已排放的溫室氣體、或者使用替代原料,其成本也非常高。在利潤導向的市場經濟中,這些大老闆連徵收能源稅都斤斤計較,若要他們解決自己過去排放的溫室氣體,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台灣「真正」必須面對的真相是:如果我們不能有為公益、而非為利潤的企業負責生產,那麼單靠大老闆的「良心」抗暖化,絕對比登天還難!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陳文茜舉辦《±2℃-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抗暖化紀錄片記者會,鴻海集團郭台銘、廣達林百里、台達電鄭崇華、聯發科蔡明介等科技業董事長,共同宣示抗暖化 的決心。
        上述科技業董事長,也已看到暖化對其企業的嚴重性,郭台銘已公開表示,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所做的技術更新,本身即是降低成本的保證。例如鴻海在土城的綠色工廠,就標榜不用燈、發展全自動化生產,從此減少耗能;並公開表示有99%的信心:環保和經濟效益不會互斥,相對的,是共生共榮。
        誠哉斯言,尤其當歐盟、美國皆已評估能否將碳足跡(排碳量)計算作為關稅門檻的指標時,假若,台灣多數的科技業皆能效法鴻海,既能增產、降成本,又能替地 球帶來根本性的改變。
這場活動,一掃大家過往對「污染元兇」等負面形象。同時,無論與會的董事長是出於利潤或者基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考量,只要他們願意投入,我們都應為其槓桿般的力量投入給予鼓勵。
       而這正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哥城峰會」後所強調「良心」的意義:不止是對峰會領袖,也呼籲所有地球人,遏止暖化不必等政客盤算,這一刻就可以有所作為。

 

meet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