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本網頁以Firefox瀏覽器最相容。部份用IE的朋友可能有文字顯示上的困難。造成您的不便我們深感歉意, 火狐可至此下載! http://moztw.org/

目前分類:靈性文章分享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本文引用自:http://www.wretch.cc/blog/shumor/33226576   節錄   鑽石途徑系列----『自我的真相』阿瑪斯


本體與自我理想

       
有時人們很小就決定了人生目標,這些目標大部分是被我們所謂的〝自我理想〞所設定的。對一個正常人而言,他最終的目標就是完成自我理想。但問題是,每當你追尋一個目標時,就跟自己當下的事實分開了,你不但沒有活在當下,而且拒絕了當下的自己。

       
你追求某個目標是因為你認為當下的自己不夠好,或是還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同時你還會認為,沒有目標就是意味著你會變得懶散,半死不活或無聊乏味。

因為無法做自己,你才會設定了許多目標 

        
另一種生活方式則是活在當下這一刻,徹底做自己,並體嘗到圓滿充實的滋味。這其實也意味著自我實現。任何一刻你就是你,你不需要變成任何東西或達成任何目標。就因為無法做自己,你才會製造出這麼多目標 。因為真正的你不見了,所以再也找不到真實的方向了 。你的人生變得無意義、無價值、無重要性。若是能允許自己存在而不企圖變成什麼,你就會發現人生的每一件事都是重要而有意義的,但同時又沒有這樣的念頭。

       
這樣的人生並沒有把目標排除在外。一個活在當下的人也可以有目標 ,不過他的目標不是要變成什麼,而是要表達出他當下的真實狀態。這個人的內在已經圓滿了,而這份圓滿性仍然可以示現成某種目標。 

       
譬如一個作家可以為了成名而出一本書,但也可以為了他人的福祉而著書立說。同樣有目標,不過後者不是為了得到某個東西。此人已經不再需要名聲或外在的肯定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生可以是一種當下自發的活動,而不僅僅是在達成目標。一切的活動都可以是自發的、不費力的,因為其中已經有了圓滿性。完成目標只是這份圓滿性示現出來的一種自發的活動。一個不按照目標而活的人不需要為自己做僵固的規劃,事情的發生都是他生命自然的過程而非計劃好的活動。

      
最終看來真實的人生是沒有目標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在隨波逐流,因為奠基於實相,它早已達成目標中的目標。這個觀點可以幫助你認清,你必須質疑自己的目標,看你到底想從它們身上得到什麼。你是不是在浪費生命,企圖以達成目標來撫慰自己的匱乏感?還是你的目標可以表達出真正的你?這些目標是源自于何處?

meet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1gwbNS.VHxMGN36emk4ZYLeLSu2f/article?mid=1648

就在我看完阿凡達的當晚回到家,還處在那澎湃激動的情緒中不能自己,睡前瀏覽部落格時看見這一篇文章,仔細閱讀卻發現內容已經完整的表達出我心中的感想,可說有過之無不及,感動之餘,轉貼與大家分享!也在此推薦這部電影,它所要傳達的並非聲光影音的特效,在那之內有更深入的性靈意涵需要關注! 明杰

        剛剛結束午夜場的『阿凡達』,帶著感動也震撼不已的內心,說真的,我已經很久沒有如此與電影融合在一起,而這次我融入的不是電影畫面而已,還有他的精神本身。

         這部電影其實描述著某個時代的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的我們或者是居住在其他星球上的我們。如果地球這個行星意識體真的存在於多重次元空間(也就是說地球本身也重來很多次了),那或許某個時間流動裡面的潘朵拉星球就是地球了,一個星球的進化並非取決於人類武器的發展,而取決於整個星球意識的提升或下降。當這個星球能量網絡進化到高度發展時,而你與這個星球融合,你將會獲得整個星球的支持於表面或於內在。

         地球人類文明發展到扼殺了自己的地球母親後,轉而投向其他星球尋找資源,來到一個擁有特殊人種的潘朵拉星,上面發展的與人類新人文明類似的種族文化---納美人。

         納美人射箭打獵,過著原始卻簡單的生活。她們騎乘美麗奇異的生物,在地上,在空中。這星球上的樹木遍佈,大部分友善的樹種會在夜裡發光,白天與黑夜各交織著截然不同令人摒息的美景。

         科學家研究出阿凡達的基因混種人,讓人類的意識可以連結進而控制,這個概念在許多巫術文化中可以看見,薩滿巫師藉由特殊儀式進入植物或動物甚至人類的軀體中。只是科學家是為了研究而進行這項實驗,這個類型的技術在未來應該會很受歡迎,如果我們解破心靈傳送的秘密,那就不會是一件太過困難的事情。

         商業集團想要在家園樹下的重要礦脈,竭盡所能希望可以讓納美人離開家園。而主角就夾在一個現實與夢境的縫中,但是就像先知的真言:醒著才是作夢,作夢才是真正清醒。主角也逐漸瞭解他所處在的現實其實是一場醜惡的夢境。

         這一切當他融入納美人生活之後,以納美之眼觀察世界,這個遵行大地之母意志的行星,從裡到外讓他看見了內在的實相以及他想要創造的實相。當他說出:I see you我感受到你(我從內在看見你的內在),他徹底的理解如何跟整個星球和諧相處,他更清清楚楚了解納美族人說:整個星球充滿了能量網絡並且互相連結,能量是無法創造而是借來的,你從何處借來就要歸還何處,也因此讓他真心愛上這個星球。

 心的星球

         在納美族這個族群中也有頭目也有薩滿,他們彼此尊重而且為了族人努力,或許乍看之下他們是蠻荒的民族,但是每個族民都擁有堅定且和平的心,他們共同合作,緊緊的生活在一起,就連進行重要儀式都會是全族到齊,當然還有對抗敵人的時候。

         這是一個我們曾經擁有但是卻失落的民族,我們曾經是他們。只是我們逐漸遠離祖先與地球的聲音,我們漸漸忘記聽風的聲音,還有我們自己的心。男主角瞭解了這一切,他決定跟隨內心的方向,並且用他一切努力保護這地球。

 我們呢?

         當我觀賞的時候數度感動不已,這部電影或許可以幫很多老靈魂找回一些記憶的碎片,或許會啟動更多人的薩滿之血,或許會讓人開始思考真實的地球。因為這部片子揭開了明年2010年我們將要面對很重要的環保議題,明年將會是有關於大地力量的一年,我們經歷2008的水還有2009的風經過情緒以及思想的整理,我們才有辦法進入2010土地最真實的一面。

         我想這部影片不管他是基於何種理由而誕生,他攜帶了很重要的訊息是來自於地球的。不管你相不相信,我都相信有外星文明,這並非來自於迷信或幻想,而是來自於謙遜。2009年末段出現多少外星文明探索的影片?你可以自己搜索一下,而外星文明因為次元不同,可能可用肉眼辨識或無法,但是我想潘朵拉星球也是一個三次元的星球,而你可以想看看。如果我們也被侵略了呢?或許這就是為什麼重要的靈修概念一直提倡著讓我們快速進入五次元,而對於我而言,這提醒了我謙卑。

         學習薩滿文化給我最大的力量就是來自於臣服與謙卑的力量,不抗拒而接受,不恨也不偏愛。如果納美人對於主角抱有恨意,那他們就更不可能反敗為勝,我想當你觀賞了你就會清楚上面的字句。

         而當主角向靈魂之泉祈禱時,身為下任祭司的女主角告訴他:大地之母不會選邊站,他只維持生命的平衡。這對於功利主義的文化來說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在薩滿的世界中,這是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守則。我想明年土地的力量將會讓人類更加清楚的看見與感受到,我不知道將會用什麼形式,但是你能作的就是將你謙遜的心準備好,畢竟這個世界還有太多我們不瞭解的。

         當所有族人一起吟唱大地母親的誦歌時,我已經無法克制我的內在如此喜悅了,就像是我與整體人類憶起牽手歌唱一樣神聖。有多久我們沒有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有多久我們為已擁有的歌唱豐盛而不是抱怨著尚未來到的幸福?

         敞開你的靈魂,聆聽這一切,每一個畫面都可能讓你感到生命力。然而離開畫面,我們要讓大地之母如何甦醒過來?

         當我們整體覺醒昇華時,地球的行星意識肯定同在,而我們的與她的意志將會一致,而人類唯一需要作的就是傾聽。

meet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好文分享~~作者:佚名

記得大四那一年,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樣進入大公司、領高月薪;如何在短期內還清家中債務、出人頭地等。 很幸運的,我後來進入了國內某知名集團工作,擔任外籍主管的翻譯兼特助。由於職務的關係,我得以參加很多高階主管聚集的決策性會議,讓我這個念應用外語出身的社會新鮮人,得以比其他同輩更快學到很多關於零售採購、談判技巧、利潤分配、業績追蹤、行銷企劃等專業知識。
   
那時候,我以為這就是我要的人生。
   
隨著工作時間增長、工作量增多,我變得早出晚歸,常常還一大清早就進入地下道內搭捷運,步出公司時已是晚上,一整天都沒看到陽光。因為加班,我常挨餓到晚上九點多,滿腦子想的都是毛利與業績,邊吃泡麵邊打隔天要用的報告。我忘了要打電話回家關心家人,錯過了和朋友們的聚餐,割捨了我最愛的籃球和閱讀,忽略了四季的更迭,更嚴重的是,我漸漸忘了曾有的夢想,也越來越不認識鏡子裡面的那一個人是誰。於是我毅然決然遞出辭呈,並在一週內訂好機票和簽證,一個人獨自飛往印度,展開了我人生目前以來最有意義的旅程。在這趟旅程中,我沒有事先訂任何飯店或做任何行程規劃,甚至,我連旅遊導覽都沒帶就出門了。我體驗了「流浪」的滋味,更重要的是,我透過與當地人民的接觸,了解了生命真正的意義。
   
在窮苦的印度,連喝一杯乾淨的水都是祝福,我不再汲汲營營,每天清晨,我划著一艘小船,在恆河上慢慢的渡著,當時間空間都被抽離後,人就會很自然地回想自己的過去,遙想自己的未來。
   
當我開始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並不是取決於薪水、位階、財產等等這些物化的東西後,我整人豁然開朗,開始想要多接觸當地人民的生活。於是我在恆河畔召集那些向觀光客兜售香菸、蠟燭與紀念品的小孩,他們年紀都很小,有的才三四歲就出來做生意。每天黃昏我們相約在一個階梯式廣場,由我免費教他們英文,在夕照下,我們圍成一個圈圈,然後我們在夕陽餘暉中各自漫步回家。有時唱歌,有時這些印度小孩會拉著我的手寫印度文給我看,離開印度的前夕,我買了包餅乾,目的是要分給我的「學生」們。
   
只見他們自然形成一列,一個個乖巧的排隊等著領餅乾,我心中感到非常欣慰。就在這時候,我發現我的餅乾發光了,卻還剩下最後一個小女孩沒有領到。我想起身再去買一包,卻看到她失望地流下了眼淚,心急的我,想辦法用簡單的英文告訴她,我沒有忘記她,但因為語言上的障礙,使得她難過的放聲大哭。
   
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男孩走了過來,將他手中的餅乾剝一半遞給了小女孩,接著其他小朋友跟著重複同樣的動作,一眨眼,原本淚汪汪的小女孩手中已有三四片餅乾,一群小朋友碰碰跳跳的笑著跑開了。
   
親眼目擊這一幕的我不禁紅了眼框。
   
原來,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原來,分享是那麼樣的快樂
   
而且最令我動容的,是這位小男孩發自內心的舉動,並沒有來自任何人的指令或後天的教導,全是他發自內心的行為舉止。
   
那一晚在恆河畔,我想了很多,為何物質生活享受遠超過印度人的我們,在精神層面上卻不一定能像他們一樣快樂?人民所得提高後,是否生活就能夠變得更幸福?沸沸騰騰的教改,究竟改了些什麼?又教會了我們的孩子些什麼?現代的小孩子不需要排隊領餅乾,究竟是禍是福?他們如果不知道挨餓為何物,將來怎麼懂得惜福感恩?如果我們的教育、社會的價值觀乃至評斷人的標準,都不斷的強調名次、位階與年收入,扣掉有幸能夠符合這些標準的人,剩下的芸芸眾生如何平衡人生本來就會有的不完美?如何接受餅乾發到你時剛好沒了?有幸拿到餅乾的人如何回過頭來幫助沒拿到餅乾的人?

回國後,我一直記得這一幕,並與週遭親朋好友分享這個難得的經驗。希望這半塊餅乾能夠激發更多人的愛心與善心,讓這樣的善行一直傳下去,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溫馨;也藉由這半塊餅乾,激發更多人去思考更多與我們切身相關的問題,包括教育、社會價值觀、團體與個人的平衡、貧富差距等。身處人們越來越趨向於私己的時代洪流,我想我們所需要的,應是跨越種族紛爭、黨派色彩與階級差別的一種互助精神。或許,目前台灣社會最欠缺的,是這半塊餅乾吧!

meet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xinsheng.net/xs/articles/big5/2007/6/22/40772.htm

◎貫明

 

 

      求學與求道不同,人世間的大覺者傳法與學校的教學也完全不一樣。學校教學的目的是教人獲得各種技能,傳授真道佛法的目的則是教人了解宇宙與人生的真相,並教人一套返本歸真的修煉方法。世間的技能必須廣學多聞才能見多識廣,佛法真道的修煉則都是專一修煉的不二法門,老子對這這兩者的關係理解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做學問自然是愈多愈好,如此才能增長見識;佛法修道,則必須放淡慾望、清淨無為,並且必須專一修煉,才能得道與開慧。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八章中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意思是說:追求學問,就要求天天都學有所得,習有所成。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盡量減少自己的慾望和行為。對自己的慾望和行為減之再減,堅持不懈地一直減下去,最後就可以達到無為的境界了。達到了無為的境界之後就會發現,已經沒有什麼事情不可以實現了。這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啊!

      人類的歷史已經證明,能夠得到天下的人,靠的就是無為處事。倘若沒有無為的心境,而非要用智謀的手段,處心積慮、極盡所能地去爭取天下,反而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中國歷史上的諸葛亮就是一個明證,盡管他上識天文,下識地理,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然而費盡心機最終也無法克復中原,恢復漢朝江山。

    “學”是指知識或技術,具有有限性、易把握性和易於傳授性。“道”是指自然、天之道,也指世間一切正法、大學問,具有無限性、難以把握性和難以傳授性。古今中外的修道之人都必須拋棄功名利祿、怨恨情仇,修去了各種慾望與執著心、達到了清淨無為的高尚精神境界之後,才能功成圓滿。

    “為學日益”是說向外追求學問,通過學習獲得科學技術知識,學習知識與技術要不斷地豐滿完善、才能做到精益求精。而“為道日損”是指向內追求智慧,通過默修開啟潛意識,從物質到精神過程中的私心雜念都要一一剪除,以期求人與自然的便捷溝通,與道會合,實現藝術與人生的最佳狀態。損之又損、減之又減、簡而再簡、約而再約,“道”便顯露出來。在這個求“道”的過程中,就可以開闢出一塊廣闊的空間來。這是一個修煉的過程,也是一個去雜念而存樸質的過程。

      不斷地學習研究外在的科學技術知識,人類的科學技術知識就會一天比一天增加。不停地修煉心性並守德,開發潛在的智慧,自私自我的主觀意識就會一天比一天減少,減少再減少,直至自我的思想意識完全符合宇宙的真理,也就取得了無所不為的大智大慧。因此,無為與守拙是學道悟道的最高境界,一個人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也就是心靈修煉達到上乘的境界了。

meet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認真&純真:http://www.wretch.cc/blog/waiting0607/12846285  蘇格拉底的一番話讓我走出悲傷

蘇格拉底:孩子,為什麼悲傷?

失戀者:我失戀了。

蘇格拉底:哦,這很正常。如果失戀了沒有悲傷,

戀愛大概也就沒有什麼味道。

 可是,年輕人,我怎麼發現你對失戀的投入甚至比對戀愛的投入還傾心呢?

失戀者:到手的葡萄給丟了,這份遺憾,這份失落,

您非個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蘇格拉底:丟了就是丟了,何不繼續向前走去,鮮美的葡萄還有很多。

失戀者:等待,等到海枯石爛,直到她回心轉意向我走來。

蘇格拉底:但這一天也許永遠不會到來。

你最後會眼睜睜地看著她和另一個人走了。

失戀者:那我就用自殺來表示我的誠心。

蘇格拉底:但如果這樣,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戀人,

同時還失去了你自己,你會蒙受雙倍的損失。

失戀者:狠狠地傷害她,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

愛與被愛 建立互愛關係的基本要件就是:

 彼此溝通,真誠相待,寬大為懷,歡笑與共,超越嫉妒,相親相愛.

促進「愛」與「被愛」關係發展之特質的排行:

溝通第一

情感第二

寬恕第三

誠實第四

其它依序為包容: 可靠,幽默感,浪漫,耐心,自由

阻礙「愛」與「被愛」關係發展之特質的排行依序如下:

   缺乏溝通,自私,不誠實, 猜忌,不信任,要求完美,

 缺乏變通,缺乏了解, 缺乏尊重,冷漠.

蘇格拉底:可這只能使你離她更遠,而你本來是想與她更接近的。

失戀者:您說我該怎麼辦?我可真的很愛她。

蘇格拉底:真的很愛?

失戀者:是的。

蘇格拉底:那你當然希望你所愛的人幸福?

失戀者:那是自然。

蘇格拉底:如果她認為離開你是一種幸福呢?

失戀者:不會的!她曾經跟我說,

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時候她才感到幸福!

蘇格拉底:那是曾經,是過去,可她現在並不這麼認為。

失戀者:這就是說,她一直在騙我?

蘇格拉底:不,她一直對你很忠誠。

當她愛你的時候,她和你在一起,現在她不愛你,

她就離去了,世界上再沒有比這更大的忠誠。

如果她不再愛你,卻還裝得對你很有情誼,甚至跟你結婚,

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騙呢。

失戀者:可我為她所投入的感情不是白白浪費了嗎?誰來補償我?

蘇格拉底:不,你的感情從來沒有浪費,根本不存在補償的問題,

因為在你付出感情的同時,她也對你付出了感情,

在你給她快樂的時候,她也給了你快樂。

失戀者:可是,她現在不愛我了,我卻還苦苦地愛著她,

多不公平啊!

蘇格拉底:的確不公平,我是說你對所愛的那個人不公平。

本來,愛她是你的權利,但愛不愛你則是她的權利,

而你卻想在自己行使權利的時候剝奪別人行使權利的自由。

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戀者:可是您看得明明白白,現在痛苦的是我而不是她,

是我在為她痛苦。

蘇格拉底:為她而痛苦?

她的日子可能過得很好,不如說是你為自己而痛苦吧。

明明是為自己,卻還打著別人的旗號。年輕人,德行可不能丟喲。

失戀者:依您的說法,這一切倒成了我的錯?

蘇格拉底:是的,從一開始你就犯了錯。

如果你能給她帶來幸福,她是不會從你的生活中離開的,

要知道,沒有人會逃避幸福。

失戀者:什麼是幸福?難道我把我的整個身心都給了她還不夠嗎?

您知道她為什麼離開我嗎?僅僅因為我沒有錢!

蘇格拉底:你也有健全的雙手,為什麼不去掙錢呢?

失戀者:可她連機會都不給我,您說可惡不可惡?

蘇格拉底:當然可惡。好在你現在已經擺脫了這個可惡的人,

你應該感到高興,孩子。

失戀者:高興?怎麼可能呢,不管怎麼說,我是被人給拋棄了,

這總是叫人感到自卑的。

蘇格拉底:不,年輕人的身上只能有自豪,不可自卑。

要記住,被拋棄的並非是不好的。

失戀者:此話怎講?

蘇格拉底:有一次,我在商店看中一套高貴的西服,

可謂愛不釋手,營業員問我要不要。

你猜我怎麼說,我說質地太差,不要!其實,我口袋裏沒有錢。

年輕人,也許你就是這件被遺棄的西服。

失戀者:您真會安慰人,可惜您還是不能把我從失戀的痛苦中引出。

蘇格拉底:是的,我很遺憾自己沒有這個能力。

但,可以向你推薦一位有能力的友。

失戀者:誰?

蘇格拉底:時間,時間是人最偉大的導師,

我見過無數被失戀折磨得死去活來的人,

是時間幫助他們撫平了心靈的創傷,並重新為他們選擇了夢中情人,

最後他們都享受到了本該屬於自己的那份人間之樂。

失戀者:但願我也有這一天,可我的第一步該從哪裡做起呢?

蘇格拉底:去感謝那個拋棄你的人,為她祝福。

失戀者:為什麼?

蘇格拉底:因為她給了你份忠誠,給了你尋找幸福的新的機會

meet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eet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自http://tw.myblog.yahoo.com/divine-heart/  

divine-heart神聖天心---你得找出你愛的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今天,有榮幸來到各位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畢業的畢業典禮上。我從來沒從大學畢業 。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怎麼串連在一起。

我在里德學院(Reed college)待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到我退學前,一共休學了十八個月。那麼,我為什麼休學?

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我的親生母親當時是個研究生,年輕未婚媽媽 , 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她強烈覺得應該讓有大學畢業的人收養我,所以我出生時,她就準備讓我被一對律師夫婦收養。但是這對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收 養女孩。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一對夫妻,我的養父母,在一天半夜裡接到一通電話,問他們「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要認養他嗎?」而他們的回答是「當然要」。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現在的 媽媽 從來沒有大學畢業,我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做最後簽字。直到幾個月後,我的養父母同意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才軟化態度。

十七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是當時我無知選了一所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大學,我那 工 人階級的父母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六個月後,我看不出唸這個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我不知道這輩子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唸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而且 我為了唸這個書,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所以我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 決定之一。當我休學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我有興趣的課。

這一點也不浪漫。我沒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裡的地板上,靠著回收可樂空罐的五先 令退費買吃的,每個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繞過大半個鎮去印度教的Hare Krishna神廟 吃頓好料。我喜歡Hare Krishna神廟的好料。追尋我的好奇與直覺,我所駐足的大部分事物,後來看來都成了無價之寶。舉例來說:

當時里德學院有著大概是全國最好的書法指導。在整個校園內的每一張海報上,每個抽屜 的標籤上,都是美麗的手寫字。因為我休學了,可以不照正常選課程序來,所以我跑去學書法。我學了serifsan serif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版印刷偉大的地方。書法的美好、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捕捉的,我覺得那很迷人。

我 沒預期過學的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十年後,當我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時,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 裡,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電腦。如果我沒沉溺於那樣一門課裡,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多重字體跟變間距字體了。又因為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的使用方式,如果當年我沒這樣做,大概世界上所有的個人電腦都不會有這些東西,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字來了。當然,當我還在大學裡時,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在一起,但是這在十年後回顧,就顯得非常清楚。

我再說一次,你不能預先把點點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 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得相信,你現在所體會的東西,將來多少會連接在一塊。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業力。這種作法從來沒讓我失望,也讓我的人生整個不同起來。

我的第二個故事,有關愛與失去。

我好運-年輕時就發現自己愛做什麼事。我二十歲時,跟Steve Wozniak在我爸媽的車庫裡開始了蘋果電腦的事業。我們拼命工作,蘋果電腦在十年間從一間車庫裡的兩個小夥子 擴 展成了一家員工超過四千人、市價二十億美金的公司,在那之前一年推出了我們最棒的作品-麥金塔,而我才剛邁入人生的第三十個年頭,然後被炒魷魚。要怎麼讓 自己創辦的公司炒自己魷魚?好吧,當蘋果電腦成長後,我請了一個我以為他在經營公司上很有才幹的傢伙來,他在頭幾年也確實幹得不錯。可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 不同,最後只好分道揚鑣,董事會站在他那邊,炒了我魷魚,公開把我請了出去。曾經是我整個成年生活重心的東西不見了,令我不知所措。

有幾個月,我實在不知道要幹什麼好。我覺得我令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我把他們交給我的接力棒弄丟了。我見了創辦HPDavid Packard跟創辦IntelBob Noyce,跟他們說我很抱歉把事情搞砸得很厲害了。我成了公眾的非常負面示範,我甚至想要離開矽谷。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我還是喜愛著我做過的事情,在蘋果的日子經歷的事件沒有絲毫改變我愛做的事。我被否定了,可是我還是愛做那些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來過。

當時我沒發現,但是現在看來,被蘋果電腦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成功的沉重被從頭來過的輕鬆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麼確定,讓我自由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代。

接下來五年,我開了一家叫做 NeXT的公司,又開一家叫做Pixar的公司(皮克斯電腦動畫),也跟後來的老婆談起了戀愛。Pixar接著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現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然後,蘋果電腦買下了NeXT,我回到了蘋果,我們在NeXT發展 的技術成了蘋果電腦後來復興的核心。我也有了個美妙的家庭。

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電腦沒開除我,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這帖藥很苦口,可是我想蘋果電腦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你的頭。不要喪失信 心。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讓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你得找出你愛的,工作上是如此,對情人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將填滿你的一大塊人 生,唯一獲得真正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愛你所做的事。如果你還沒找 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而且,如同任何偉大的關係,事情只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繼續找,別停頓。

我的第三個故事,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一則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活成生命最後一天,遲早有一天你會是對的。」這對我影響深遠,在過去33年裡,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幹些什麼?」每當我連續太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變革了。

提 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下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工具。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譽、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 了,只有最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自己有東西要失去了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什麼道理不順心而為。

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我在早上七點半作斷層掃描,在胰臟清楚出現一個腫瘤,我連 胰 臟是什麼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不治之症,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個月了。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一聚,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 準建議。那代表你得試著在幾個月內把你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講的話講完。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會盡量輕鬆。那代表你得跟人說再見了。

我 整天想著那個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從喉嚨伸入一個內視鏡,從胃進腸子,插了根針進胰臟,取了一些腫瘤細胞出來。我打了鎮靜劑,不醒人事,但是 我老婆在場。她後來跟我說,當醫生們用顯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後,他們都哭了,因為那是非常少見的一種胰臟癌,可以用手術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術,康復了。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希望那會繼續是未來幾十年內最接近的一次。經歷此事後,我可以比之前死亡只是抽象概念時要更肯定告訴你們下面這些:

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們共有的目的地,沒有人逃得過。這是註定的,因為死亡簡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變 化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留下空間。現在你們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講得這麼戲劇化,但是這是真的。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裡。不要被信條所惑-盲從信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結果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跟隨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輕時,有本神奇的雜誌叫做 Whole Earth Catalog,當年我們很迷這本雜誌。那是一位住在離這不遠的Menlo ParkStewart Brand發行的,他把雜誌辦得很有詩意。那是196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跟桌上出版還沒發明,所有內容都是打字機、剪刀跟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雜誌內容有點像印在紙上的Google,在Google出現之前35年就有了:理想化,充滿新奇工具與神奇的註記。

Stewart
跟他的出版團隊出了好幾期Whole Earth Catalog,然後出了停刊號。當時是1970年代中期,我正是你們現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停刊號的封底,有張早晨鄉間小路的照片,那種你去爬山時會經過的鄉間小路。在照片下有行小字: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那是他們親筆寫下的告別訊息,我總是以此自許。當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我也以此期許你們。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非常謝謝大家。

 

meet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24 Tue 2009 15:04
  • 瘋娘

 

本文是版主多年前自網路轉載,是一個大陸青年敘述他母親的故事,內容極為感人...請備妥紙巾~~~

 

           23年前,有個年輕的女子流落到我們村,蓬頭垢面,見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諱地當眾小便。因此,村裏的媳婦們常對著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婦還上前踹幾腳,叫她”滾遠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著在村裏轉悠。

         那時,我父親已有35歲。他曾在石料場子幹活被機器絞斷了左手,又因家窮,一直沒娶媳婦。奶奶見那女子還有幾份姿色,就動了心思,決定收下她給我父親做媳婦,等她給我家「續上香火」後,再把她攆走。父親雖老大不情願,但看著家裏這番光景,咬咬牙還是答應了。

         結果,父親一分未花,就當了新郎。娘生下我的時候,奶奶抱著我,癟著沒剩幾顆牙的嘴欣喜地說:”這瘋婆娘,還給我生了個帶把的孫子“。只是,我一生下來,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從不讓娘靠近。

        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給,給我-----」奶奶沒理她。我那麼小,像個肉嘟嘟,萬一娘失手把我掉在地上怎麼辦?畢竟,娘是個瘋子。

        每當娘有抱我的請求時,奶奶總瞪起眼睛訓她:「你別想抱孩子,我不會給你的。要是我發現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攆走。」

       奶奶說這話時,沒有半點兒含糊的意思。娘聽懂了,滿臉的惶恐,每次只是遠遠地看著我。儘管娘的奶脹得厲害,可我沒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餵大的。奶奶說娘的奶水裏有”神經病“,要是傳染給我就麻煩了。
  
        那時,我家依然在貧困的泥潭裏掙扎。特別是添了娘和我後,家裏常常揭不開鍋。奶奶決定把娘攆走,因為娘不但在家吃閑飯,時不時還惹事生非。

        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鍋飯,親手給娘添了一大碗,說:「媳婦兒,這個家太窮了,婆婆對不起你。你吃完這碗飯,就去找個富點兒的人家過日子,以後也不准來了,啊?」娘剛扒了一大團飯在口裏,聽了奶奶下的“逐客令"。顯得非常吃驚,一團飯就在嘴裏凝滯了。娘望著奶奶懷中的我,口齒不清地哀叫:「不,不要-----」奶奶猛地沉下臉,拿出威嚴的家長作風厲聲吼到:「你這個瘋婆娘,強什麼強,強下去沒你的好果子吃。你本來就是到處流浪的,我收留了你兩年了,你還要怎麼樣?吃完飯就走,聽到沒有?」

        說完奶奶從門後拿出一柄鋤頭,像余太君的龍頭杖似的往地上重重一磕,“咚”發出一聲響。娘嚇了一大跳,怯怯地看著婆婆,又慢慢低下頭去看面前的飯碗,有淚水落在白花花的米飯上。在逼視下,娘突然有個很奇怪的舉動,她將碗中的飯分了一大半給另一隻空碗,然後可憐巴巴地看著奶奶。

        奶奶呆了,原來,娘是向奶奶表示每餐只吃半碗飯,只求別趕她走。心仿佛被人狠狠揪了幾把,奶奶也是女人,她的強硬態度也是裝出來的。奶奶別過頭,生生地將熱淚憋了回去,然後重新板起了臉說:“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在我家你會餓死的。”

 

       娘似乎絕望了,連那半碗飯也沒吃,踉踉蹌蹌地出了門,卻長時間站在門前不走。奶奶硬著心腸說:“你走,你走,不要回頭。天底下富裕人家多著呢!”娘反而走攏來,一雙手伸向婆婆懷裏,原來,娘想抱抱我。 


       奶奶猶豫了一下,還是將繈褓中的我遞給了娘。娘第一次將我摟在懷裏,咧開嘴笑了,笑得春風滿面。奶奶卻如臨大敵,兩手在我身下接著,生怕娘的瘋勁一上來,將我像扔垃圾一樣丟掉。娘抱我的時間不足三分鐘,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將我奪了過去,然後轉身進屋關上了門。

       當我懵懵懂懂地曉事時,我才發現,除了我,別的小夥伴都有娘。我找父親要,找奶奶要,他們說,你娘死了。可小夥伴卻告訴我:“你娘是瘋子,被你奶奶趕走了。”我便找奶奶扯皮,要她還我娘,還罵她是“狼外婆”,甚至將她端給我的飯菜潑了一地。

        那時我還沒有“瘋”的概念,只知道非常想念她,她長什麼樣?還活著嗎?沒想到,在我六歲那年,離家5年的娘居然回來了。那天,幾個小夥伴飛也似地跑來報信:“小樹,快去看,你娘回來了,你的瘋娘回來了。”我喜得屁顛屁顛的,撒腿就往外跑,父親奶奶隨著我也追了出來。這是我有記憶後第一次看到娘。她還是破衣爛衫,頭髮上還有些枯黃的碎草末,天知道是在那個草堆裏過的夜。

        娘不敢進家門,卻面對著我家,坐在村前稻場的石滾上,手裏還拿著個髒兮兮的氣球。當我和一群小夥伴站在她面前時,她急切地從我們中間搜尋她的兒子。娘終於盯住我,死死地盯住我,裂著嘴叫我:「小樹------球-----球」她站起來,不停地揚著手中的氣球,討好地往我懷裏塞。我卻一個勁兒地往後退。我大失所望,沒想到我日思夜想的娘居然是這樣一副樣。

        一個小夥伴在一旁起哄說:“小樹,你現在知道瘋子是什麼樣了吧?就是你娘這樣的。”

        我氣憤地對小夥伴說:「她是你娘!你娘才是瘋子,你娘才是這個樣子。」我扭頭就跑了。這個瘋娘我不要了。奶奶和父親卻把娘領進了門。當年,奶奶攆走娘後,她的良心受到了拷問,隨著一天天衰老,她的心再也硬不起來,所以主動留下了娘,而我老大不樂意,因為娘丟了我的面子。

        我從沒給娘好臉色看,從沒跟她主動說過話,更沒有喊她一聲「娘」,我們之間的交流是以我「吼」為主,娘是絕不敢頂嘴的。

       家裏不能白養著娘,奶奶決定訓練娘做些雜活。下地勞動時,奶奶就帶著娘出去「觀摩」,說不聽話就要挨打。過了些日子,奶奶以為娘已被自己訓練得差不多了,就叫娘單獨出去割豬草。 沒想到,娘只用了半小時就割了兩筐“豬草”。奶奶一看,又急又慌,娘割的是人家田裏正生漿拔穗的稻穀。奶奶氣急敗壞的罵她“瘋婆娘穀草不分”。奶奶正想著如何善後時,稻田的主人找來了,竟說是奶奶故意教唆的。奶奶火冒三丈,當著人家的面拿出根棒一下敲在娘的後腰上,說:「打死你這個瘋婆娘,你給老娘滾遠些」。娘雖瘋,疼還是知道的,她一跳一跳地躲著棒槌,口裏不停地發出“"別、別”的哀號。最後,人家看不過眼,主動說「算了,我們不追究了。以後把她看嚴點就是」這場風波平息後,娘歪在地上抽泣著。我鄙夷地對她說:「草和稻子都分不清,你真是個豬。」話音剛落,我的後腦勺挨了一巴掌,是奶奶打的。奶奶瞪著眼罵我:「小兔崽子,你怎麼說話的?再這麼著,她也是你娘啊!」我不屑地嘴一撇:「我沒有這樣的傻瘋娘!」

       「呵,你真是越來越不象話了。看我不打你!」 

        奶奶又舉起巴掌,這時只見娘像彈簧一樣從地上跳起,橫在我和奶奶中間,娘指著自己的頭,「打我、打我」地叫著。

        我懂了,娘是叫奶奶打她,別打我。奶奶舉在半空中的手頹然垂下,嘴裏喃喃地說道:「這個瘋婆娘,心裏也知道疼愛自己的孩子啊!」我上學不久,父親被鄰村一位養魚專業戶請去守魚池,每月能賺50元。娘仍然在帶領下出門幹活,主要是打豬草,她沒再惹什麼大的亂子。 

        記得我讀小學三年級餓一個冬日,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奶奶讓娘給我送雨傘。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幾跤,渾身像個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戶旁望著我傻笑,口裏還叫:“樹---傘----”一些同學嘻嘻地笑,我如坐針氈,對娘恨得牙癢癢,恨她不識相,恨她給我丟人,更恨帶頭起哄的范嘉喜。當他還在誇張地模仿時,我抓起面前的文具盒,猛地向他砸過去,卻被范嘉喜躲過了,他沖上前來掐住我的脖子,我倆撕打起來。我個子小,根本不是他的對手,被他輕易壓在地上。

        這時,只聽教室外傳來“嗷”的一聲長嘯,娘像個大俠似地飛跑進來,一把抓起范嘉喜,拖到了屋外。都說瘋子力氣大,真是不假。娘雙手將欺負我的範嘉喜舉向半空,他嚇得哭爹喊娘,一雙胖乎乎的小腿在空中亂踢蹬。娘毫不理會,居然將他丟到了學校門口的水塘裏,然後一臉漠然地走開了。 

       娘為我闖了大禍,她卻像沒事似的。在我面前,娘又恢復了一副怯怯的神態,討好地看著我。我明白這就是母愛,即使神志不清,母愛也是清醒的,因為她的兒子遭到了別人的欺負。當時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聲:「娘!」這是我會說話以來第一次喊她。

        娘渾身一震,久久地看著我,然後像個孩子似的羞紅了臉,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那天,我們母子倆第一次共撐一把傘回家。 

        我把這事跟奶奶說了,奶奶嚇得跌倒在椅子上,連忙請人去把爸爸叫了回來。爸爸剛進屋,一群拿著刀棒的壯年男人闖進我家,不分青紅皂白,先將鍋碗瓢盆砸了個稀 巴爛,家裏像發生了九級地震。這都是范嘉喜家請來的人,范父惡狠狠地指著爸爸的鼻子說:「我兒子嚇出了神經病,現在衛生院躺著。你家要不拿出1000塊錢的醫藥費,我他媽一把火燒了你家的房子。」 1000塊?爸爸每月才50塊錢啊!看著殺氣騰騰的范家人,爸爸的眼睛慢慢燒紅了,他用非常恐怖的目光盯著娘,一隻手飛快地解下腰間的皮帶,劈頭蓋臉地向娘打去。 

        一又一下,娘像只惶惶偷生的老鼠,又像一隻跑進死胡同的獵物,無助地跳著、躲著,她發出的淒厲聲以及皮帶抽在她身上發出的那種清脆的聲響,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最後還是派出所所長趕來制止了爸爸施暴的手。派出所的調解結果是,雙方互有損失,兩不虧欠。誰再鬧就抓誰!


       一 幫人走後,爸看看滿屋狼籍的鍋碗碎片,又看看傷痕累累的娘,他突然將娘摟在懷裏痛哭起來,說:「瘋婆娘,不是我硬要打你,我要不打你,這事下不了地,咱們 沒錢賠人家啊。這都是家窮惹的禍!」爸又看著我說:「樹兒,你一定要好好讀書考大學。要不,咱們就這樣被人欺負一輩子啊!」我懂事地點點頭。 

        2000年夏,我以優異成績考上了高中。積勞成疾的奶奶不幸去世,家裏的日子更難了。恩施洲的民政局將我家列為特困家庭,每月補助40元錢,我所在的高中也適當減免了我的學雜費,我這才得以繼續讀下去。 

        由於是住讀,學習又抓得緊,我很少回家。父親依舊在為50元打工,為我送菜的擔子就責無旁貸地落在娘身上。每次總是隔壁的嬸嬸幫忙為我炒好鹹菜,然後交給娘送來。20公里的羊腸山路虧娘牢牢地記了下來,風雨無阻。也真是奇蹟,凡是為兒子做的事,娘一點兒也不瘋。除了母愛,我無法解釋這種現象在醫學上應該怎麼破譯。 

        2003年4月27日,又是一個星期天,娘來了,不但為我送來了菜,還帶來了十幾個野鮮桃。我拿起一個,咬了一口,笑著問她:“挺甜的,哪來的?”娘說:我----我摘 ----。”沒想到娘還會摘野桃,我由衷地表揚她:「娘,您真是越來越能幹了。」娘嘿嘿地笑了。 

       娘臨走前,我照列叮囑她注意安全,娘哦哦地應著。送走娘,我又紮進了高考前最後的復習中。第二天,我正在上課,嬸嬸匆匆地趕來學校,讓老師將我喊出教室。 

       嬸嬸問我娘送菜來沒有,我說送了,她昨天就回去了。嬸嬸說:「沒有,她到現在還沒回家。」我心一緊,娘該不會走錯道吧?可這條路她走了三年,照理不會錯啊。 嬸嬸問:「你娘沒說什麼?」我說沒有,她給我帶了十幾個野鮮桃哩。

       嬸嬸兩手一拍:「壞了壞了,可能就壞在這野鮮桃上。」嬸嬸為我請了假,我們沿著山路往回找,回家的路上確有幾棵野桃樹,桃樹上稀稀拉拉地掛著幾個桃子,因為長在峭壁上 才得以保存下來。我們同時發現一棵桃樹有枝丫折斷的痕跡,樹下是百丈深淵。嬸嬸看了看我說,「我們到峭壁底下去看看吧!」我說,「嬸嬸你別嚇我。」嬸嬸不由分說,拉著我就往山谷裏走。 

       娘靜靜地躺在谷底,周邊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裏還緊緊攥著一個,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我悲痛得五臟俱裂,緊緊地抱住娘,說:「娘啊!~~我的苦命娘啊~~兒悔不該說這桃子甜啊,是兒子要了你的命------娘啊,您活著沒享一天福啊。」我將頭貼在娘冰涼的臉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頭都陪著我落淚---

        2003年8月7日,在娘下葬後的第100天,湖北大學燙金的錄取通知書穿過娘所走過的路,穿過那幾株野桃樹,穿過村前的稻場,徑直“飛”進了我的家門。我把這份遲到的書信插在娘冷寂的墳頭:“娘,兒出息了,您聽到了嗎?您可以含笑九泉了!”

 

meet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出處:心光網 / 心光網編輯部

 

錢是精神、能量的 交換物。因此不管任何交易,買賣雙方認為價值相當,彼此都有公平、合理的感覺是很重要的。有些靈修傳統認為,道法本質上是無價之寶,要錢、收費都是不道德 的。不過會這樣說的傳統派別通常存在有人供養的文化社會裡,信眾自會提供樸素但舒適的生活。這類老師教導靜坐或說法、開示可以不收錢,因為他們有信眾慷慨 的供養和支持。在我們西方文化裡,社會上大部分的人不明白靈性教導的價值,所以除非開口要求付費,否則老師沒有維生的途徑。即使用樂捐的方式許多西方人也搞不清楚,有人聽了兩個鐘頭的講演說法,捐的錢比他買一杯咖啡和麵包的錢還少。

這種混淆可能和西方人把金錢視為首要的交換物有關,而不是那麼看重勞力、食物或服務形式的精力付出,某些東西若是價格低廉或不用付費,就被視為低級或沒有價值。這種既定的觀念經常使我們只求近利,而無法想像事物長遠的結果。比方說,有人去聽一場佛法演 講,事後沒有任何樂捐、布施,他大概不知道自己省了錢,老師可是付不出房租,更別說繼續學習進修了。在互動頻繁、緊密的社群裡,大家知道藝術家和靈修老師 是社群的資產、寶貝,眾人一定要支持,否則可能就會失去這些寶貝。任何有天分的專才,不管是提琴手還是詩人、體育家還是作家,只有在生活不虞匱乏之下才能 全心全意研究、練習。這就像奧林匹克賽跑選手,體力要達到顛峰又要每週工作四十個小時,那是很難的事。如果瑜伽老師另外有全職工作,不論是自己的平日練 習、學習,或各種教材準備,都會力不從心,沒有辦法達到專業水準。

此外,西方人有個想法特別釐不清,認為論及金錢或財務清楚(例如定契約),或是堅持要人履行財務約定等等,就是「不 靈性」。我認為這對靈性是不正確 的瞭解。清楚、公正的經營生意是高難度的靈性修練,因為他會處處碰上規矩營生的戒律。當我們把生意經營得個個受惠、人人得益,那是最難的靈性測試了。「認 為老師要求合理的酬勞是不靈性的」,這種責難通常發自於一種人---不肯公平、公正的做交易,然後用這種話為自己的貪婪找正當理由。

一般說來,瑜伽老師收費太低廉跟收費太昂貴一樣,在道德上都有可議之處。由於在我們的文化裡,收費太低廉可能會貶低 這個服務,使得一般人心目中留下 沒價值的印象。我很少看到瑜伽教室或工作坊的收費超過當地的物價標準。不過,需要質疑的倒不是收費合不合理,而是付款時間、付款方式及必要時如何退費等問 題有沒有合理的約定。

或許從生活的其他層面可以讓我們更清楚交易買賣的金錢往來方式。我們有誰會在超市跟收銀員說,「啊,忘了帶皮包,東 西讓我拿走吧」?我們進到戲院能 說,「我保證晚一點會付錢」這種話嗎?有哪些服務會讓我們沒有付費就先享用幾個禮拜?可是瑜伽老師就經常把自己放在這種處境裡,而且持續在這種困境裡掙 扎。瑜伽老師容許學員做出文化裡視為稀鬆平常的投機、佔便宜的事,就是教他們看輕、貶低所接受的服務。糟糕的是,財務不明確會是老師陷入困境的原因。我認 為,在我們准許人們拿取不是免費的東西時,實質上就是在鼓勵他當小偷。通常小偷沒抓到會繼續做賊;同樣的,容許學員持續不公平的交易,對他們沒有好處。

多年前我在某個瑜伽中心授課,有個學員習慣提早來教室,經常以自己身體的毛病向我提問,結果有如上了三十分鐘的私人 課。那時候自己還沒有明確的界 限、約定,認為自己提供了寶貴的服務,這件事就這麼持續下去。這個學員很有錢,絕對付得起私人課的費用,可她總是有理由不這麼做。從她和其他人的互動裡我 漸漸看出來她習慣佔別人的便宜,例如時間到了才取消按摩約定(或者根本不知會),這事實上是竊取他人的時間和收入的行為。允許這種行為繼續下去,只是助長 她竊取的本領。不過更重要的是,讓別人濫用自己的豪爽大方,是貶低自己的工作。

有時候竊取是不著痕跡的。有位學員住豪宅,從不諱言生活奢華,但是每次付費時似乎總是有怨言。她會嘟噥,「我什麼都 沒學到,卻整天付錢!」,或者說 「喔,天啊,又要付錢了!」她這種損人的話語讓我覺得沒有尊嚴。這種情況持續了好多個月,一直到最後,就在她不知輕重的批評之後,我請她把支票收起來。她 有些驚訝,我說,「我想這個課不合你的需求,因為從你的評語聽來,這課似乎對你沒有價值。」她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我繼續說,「我不知道你自己有沒有察覺 到,你每次付費的時候都有一番批評,那些話傷到我的尊嚴和價值。如果你真的覺得這些課不值得你付錢,我希望你不要上了。」她大吃一驚,態度堅決的說她很珍 惜這些課。以後她再也沒有這類批評了,我總算鬆了一口氣。

將近二十五年的教學經驗,以及聽聞同事對錢事的為難,我已經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建立明確的財務規則只完成一半的 工程,如果老師或負責人對這些規 則悶不吭聲,或是表現出一絲絲模糊或不好意思的跡象,當下他就毀了先前建立的約定。老師在要求合理的報酬時,即使有那麼一絲絲不自覺的不自在,許多學員會 抓住這個細縫,想辦法鑽漏洞規避財務約定。同事說,當他們拒絕延長學員的上課卡,或拒絕退費,或者僅僅只是要求學員準時付費,學員就指責他們「不靈性」, 這種指責經常讓他們深覺內疚。相反的,我注意到那些有明確財務規定並且坦然要求付費的同事絕少發生這種情形。我相信這是因為這些老師事前有所防範,使得這 種事無從發生。

一般說來,那種任人來來去去、隨時插進來上課的瑜伽教室會任憑善變的群眾擺佈,因此老師的收入也非常不穩定。那種先 付一筆錢買上課卡,而且嚴格執行 上課卡時效的瑜伽教室則經營有方。不過,這種瑜伽教室發現學員經常和他們討價還價,想盡辦法延長過期的上課卡。確定學員在買上課卡之前全然瞭解它的規則, 並且把規則清楚印在卡上,明確聲明不能延期,這種做法可以防止學員投機取巧。

更安全、公平的做法是,要求預先報名和付費(不論是每期四到八堂的定期課還是有上課條件限定的課程)。就我自己經營 瑜伽中心的經驗,我發現總是有人 希望報名但不要繳費,他們發誓到時候一定會來上課,所以我們擋掉了其他報名的人,結果許多人沒來。這表示我們損失了很多需要的收入,而那些不守信用的人也 剝奪了其他人上課的機會。這種事經常發生(一般課、瑜伽營、師資訓練課都有這種情形),最後中心的老師訂出政策,所有報名的學員必須費用全額繳清才算真正 報上名。要學員先付費,不僅是聲明你即將提供的服務是寶貴的,同時讓學員明白他們即將接受的服務是寶貴的。

這個政策用在比較長的工作坊和訓練課也非常管用,學員在講定的時間內付清費用,提醒學員逾期未繳費有可能從名單上除 名。當然,也要事先明確聲明取消 報名和退費的方法才公平合理。這需要白紙黑字寫清楚、講明白,事後才不會有誤解。瑜伽中心可以定一個期限,學員可以在期限之前取消報名(扣除一些手續 費),過了期限取消,如果該名額無人遞補則不退費。你必須依據開課的形式決定合理的期限,你在這個期限之內有可能招收到其他人。教私人課的老師需要決定自 己的政策。有些人在他的名片或廣告單上註明取消課程方法,例如「請注意,如果你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取消課程,你要付百分之五十的費用(或任何合理的比 例)」。這通常能讓學員特別看重他們預定的上課時間。取消政策能大大降低取消的頻率。

本文作者/多娜.法喜

摘自<教瑜伽-學瑜伽:我們在這裡相遇>

心靈工坊出版社發行

 

meet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